手機美網
                                                  掃碼關注 中國美網 有禮相送

                                                  杜樹森看到了什么?

                                                  來源:中國美網 ·66348 瀏覽 ·2022-07-04 16:14:39

                                                  (上)

                                                  陳雨光


                                                  =================================================================================================

                                                  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獲獎畫家 李蒸蒸《重彩工筆設色·陳雨光先生》65×53cm


                                                  陳雨光(憨牛),農歷1949年生。選擇美學與中國畫視錯覺學說創始人。先后獲得過十余項省部委級科研成果獎(包括國家級課題)。在經濟、數學、計算機、美學、哲學、邏輯等跨學科領域,出版有十數部專著,發表有數百萬字論文。其主要藝術哲學類代表著有《美的選擇》、《視錯覺:中國畫的基本格局》;書畫鑒評本《唐詩三百首書畫集》、《宋詞三百首書畫集》、《元曲三百首書畫集》、《中國當代花鳥畫作品精選》、《中國當代工筆畫作品精選》;策劃組織了《中國畫三百家》。

                                                  《美的選擇》作者集數十年努力,首次在國內從藝術哲學的角度,對中國畫學科體系的確立做出了兩大基礎性探索:第一,定義且回答了“何為中國畫”,揭示了“察覺不到光線作用的繪畫法則”。第二,創立了以視錯覺動向力發生學為內核的選擇美學,定義且回答了“何為美”。

                                                  著作者是至今唯一耗時八年、約集了三百多書畫名家,編寫出版了填補空白的書畫鑒賞版《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書畫集》的美學理論家和藝術策劃家?;诋敶囆g家的深度交誼和研究,著作者在《元曲三百首書畫集》的工作中,共獲得百多位專業畫家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310幅精心創意的繪畫原作?,F今,許多書畫大師和大家己故世。隨日時移,這部著作中的創作真跡和筆墨文范,己成為理解藝術的無法再獲的瑰寶,尤其數次展覽所引起的轟動,更證明,作為國粹的“詩詞曲/書畫文”的超越時空的崇高與神圣。

                                                  =================================================================================================

                                                   

                                                  杜樹森





                                                  如果我的畫框能懸掛思想,一定是愛與戀的追求。

                                                  ——杜樹森


                                                  藝術家簡介:杜樹森,1964年出生于黑龍江,河北交河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滄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美協會員,工藝美術師。1980年師從工筆畫名家米春茂先生?,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滄州美協理事。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06屆研修班,結業于21屆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中國重彩畫高級研究班。

                                                  1984年作品入選河北省青少年畫展。

                                                  1986年在《連環畫刊》上發表連環畫《創口》;作品入選五省連環畫計劃生育展。

                                                  1987年在《河北故事》上發表連環畫《太子灘的來歷》。

                                                  1991年作品入選中國青少年赴港展;同年在“羲皇杯”書法大展中獲佳作獎。

                                                  1998年10月作品<融>入選第四屆當代中國工筆畫大展,

                                                  1999年6月,作品《思》入選《中國畫三百家》作品展覽,

                                                  1999年12月,作品《夢繞春宵》入選鑫光杯迎澳門回歸中國畫精品展,

                                                  2002年11月,作品《故園春色》在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中獲優秀獎,

                                                  2003年8月,作品《舞》在第二屆吳道子美術基金大展中獲金獎,作品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大典》并被主辦單位永久收藏,

                                                  2003年12月,作品《故園情》入選200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5年4月,作品《惠風和暢》入選第二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7月,作品《金色童年》入選200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覽,10月,作品《頌歌》參加2005年<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并獲優秀獎,12月,作品《軍樂魂 》入選2005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6年6月,作品《都市霓裳》入選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并被收藏,9月,作品《隆隆樂聲沖霄漢》參加2006年紀念中國美術大師李苦禪藝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并獲優秀獎,

                                                  2007年7月,作品《夢》入選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全國首屆<草原情>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8年9月,作品《星月無言》獲滄州工筆畫展突出成績獎,12月,《月影情音》入選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交流中心“回顧印象”中國畫學術展,8,月作品《和平之聲》搭載“神舟七號”飛船遨游太空。




                                                   

                                                  杜樹森《春元闔家圖》82×130cm



                                                  元始天欲




                                                  性——那一自我滿足的欲望,是人類最根本的激情,是引導我們最根本的力量。

                                                  ——休謨




                                                  三十年前,我的研究從這里開始——藝術的定向。

                                                  至今,仍然沒有取得系統的結論。

                                                  我發現,藝術的定向,是造型范疇(注意:在此強調的是范疇論)最神秘的所在。在眾多寫生者前,有同一個美麗的女人體,在同等條件下,用美術方法造形,結果,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思路。首先,都被知覺到了一個形,這個形都各有一個被特征突出的整體象征。同時,象征所呈相的特征,又是整體的變調,不同的特征表現的卻還是同一裸女。

                                                  鑒此,我想起大哲學家萊布尼茲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

                                                  定向揭示,選擇的藝術,永遠是獨一無二的。 

                                                  至今,我還在繼續思考:為什么造形知覺會出現萊布尼茲的同一/相異律?

                                                  這,也是阿恩海姆八十年前的思考。他只留下一句話:造型的眼晴是有思想的。對同一整體形性的捕捉力,每一個有思想的眼睛,定向都不同。

                                                  也許,這就是風格出現的致因。

                                                  貢布里希說,他只欣賞能夠通過視覺去發現的藝術家。藝術是促使人使用眼晴進而生產獨特形式的思想范疇,若眼晴不能去看,不能以美的范疇生發形式的獨特性——風格,所有的努力就都是空的。

                                                  杜樹森是一位能用眼睛觀察的藝術家,

                                                  就是說,他的眼晴是有思想的。這十分難能可貴。我總講,若一個藝術家想創意,他的作品又表現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個性品質,這件創意,就可稱之為藝術品,因為他縣有了眼晴所呈相的思想——風格。

                                                  風格所象征的形式的獨特性,因藝術的定向,具有了獨一無二的屬性。藝術的欣賞,又基于此,定向了能夠產生獨一無二美感的藝術家。

                                                  藝術就這樣定向了杜樹森。

                                                  藝術認為:他有眼晴,有思想,有美感,有發現跟別人不太一樣的能力。

                                                  那么,杜樹森到底看到了什么?




                                                  愛與戀

                                                  屈子悲思之愛  少游凄婉之戀




                                                  香草美人,詩經詞騷,一直是中國筆墨的“吟未了”。

                                                  樹森借代,自然蘊有屈子悲思、少游凄婉的愛戀之感。這是頗能動人心肺的風格文絡。若說經騷有婉約,樹森就有柔綺:出賦若神女,比興似云君,恰飾天地普化,產氣淑真。

                                                  這種美,是一種愛與戀的經騷之美。

                                                  人神相戀,千古不朽。

                                                  騷體畫風,云君山鬼,是村森的重要議題。之所以藝術家對屈騷反復著筆,精書研習,就因《九歌》是有騷以來,爭議頗多的學術。

                                                   

                                                  杜樹森《山鬼》87×66cm(憨牛居藏珍)

                                                  1990年,才華意氣,年僅26歲的藝術家,應約寄了一幅《山鬼圖》,我至今難忘。

                                                  此忘難,關鍵是筆御山鬼,墨化史絡,有學思書券,見圖可生“青年才俊”之慨。因為,欲慕《九歌》,可不像當時盛極的紅豆依情,淑女婉風,小橋洞簫,人倚杏樓。它首難在讀辯析音上。就是說,沒有一定文學功底,不要說著筆,就連本意都不知何以墨圖。

                                                  屈騷是中國畫史上的一大分支。

                                                  我當時拍額,這實給樹森設了兩難:一難切題,二難解音。騷詞學者會先問:山鬼者,是男是女?若考據,宋以前楚辭讀辯,多出自《國語》,定山鬼為“木石之怪”、“魑魅魍魎”,而視之為男性山怪。



                                                   

                                                  宋代傳李公麟山鬼圖



                                                  有宋后,中國畫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李公麟,給山鬼也定了一個千古基調。這位被東坡譽為“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的彪炳者,誕生了可視的山鬼,成為了后代主流畫家競相模仿和致敬的高山仰止。

                                                  在龍眠居士定格之前,屈原的《山鬼》,以離憂哀婉之語描寫了一位"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山鬼形象。其意象之深遠,語言之精美,為歷代文人雅士所傳頌。屈子才華,橫溢古今,屈子擔當,報國忠心,屈子絕望,投江恨亡。他偉大的人格,悲劇的結局,優美的文辭,成為千古文人心中的豐碑。屈子離世后,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記憶,懷念,對他的作品通過繪畫、歌唱、舞蹈、書法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詮釋和解讀,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前遠的他融為一體。其中,繪畫以其特有的藝術張力成為重要的演繹手法。以屈子的《九歌》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在中國繪畫史上已成為了一種學術潮流。




                                                   

                                                  元代傳張渥山鬼圖



                                                  有元的張渥,是爭議最多的所在。其傳,上博本和吉博本,均有公麟遺風,意象的選擇也與李大致相同。在上/吉的版本中,山鬼的嘴角上挑,發絲微亂,凸顯出蓬勃的生機和嫵媚的情態。左手執蘭花,右手執香草。身旁景物筆力遒勁,樹皮若麟、年輪深邃,可看出是陳年老樹,顯示出山鬼的居住環境為深山老谷。山鬼前方水流奔騰,洶涌不止,仿佛有金戈鐵馬之聲。整個畫面明朗清晰,深邃清幽,一目了然。通過此圖,我們可以得出張渥筆下的山鬼形象仍然是一個騎乘赤豹的女神形象。和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比較,張渥在創作上依然以繼承模仿為主,意象選擇、框架格局等方面并沒有做出大的變動,只在細節處做了細化修飾。

                                                  問題出在克利夫蘭本,山鬼為男性,回到了有宋之前。我們知道,張渥通文史,好音律,卻屢舉不中,仕途失意,遂寄情詩畫。他擅“鐵線描”,被譽為“李龍眠后一人而已”。是否畫家的經歷,讓其真身也飄入筆墨之中?是否此本為偽張渥所作?實不可知。但前兩本,在風格上還是慕李之意。宋人骨子里的風雅,到底還是張渥的高仰。

                                                  流風所及,從年代傳下的作品看,幾乎均托底繼承宋骨課程。趙孟頫的山鬼,除了騎在赤豹上的女性形象外,后面還跟著一個紅頭發男性鬼怪,在構圖上更具故事性。山鬼在設色上談雅為主,而后面的鬼怪設色則顯得艷麗了許多。這種形象和色彩對比,山鬼這個形象具有充滿的個性特色,整個畫面的意境也因此更加豐富深邃。陳洪綬的山鬼,是放蕩不羈的紅塵顛倒。傅抱石的《山鬼》,緊貼原作,隱現傳承,幾經改進,他對1946年所作特別滿意,這幅被畫界稱為最美《山鬼》,中國笫一女神,畫作衣袂翩翩,臨風舞舞,思古懷今,千般韻意,神情兼備堪稱一絕。在2016年嘉德春拍中,就拍出了5175萬元的成交價;第二年又在北京保利2017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夜場”中,以6382.5萬人民幣的的價格落槌刷新記錄。則徐悲鴻的山鬼,不再猶抱瑟琶,另為透視寫實,玉體春風,影響來者。

                                                  樹森山鬼,從前賢定格的千年古道中走來。據他的理解,公麟用筆,抱石韻意,悲鴻春風,都是呼吸所在。這是年青來者首應恪守的脈絡博動。學而思賢,臨而知己,是樹森的初心與求索。

                                                  從創作背景講,屈子悲思的代表是《九歌》——祭祀的祭歌。樹森敘述的主題,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與心上人幽會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來的情緒,描繪了一個瑰麗而又離奇的神鬼形象。藝術家把山鬼起伏不定的感情變化、千回百折的內心世界,刻畫得非常細致、真實而動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樹森把詩源經義的“窈窕”呈相女神的動人,把女巫神儀的祭祀化意為迎靈的真態,讓詩經與騷文共承表里,更多有悲鴻春風的體驗。還需特別指出的是,樹森命筆,并未著譯清人顧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為“巫山神女”之說,也不闡發游國恩、郭沫若的,“山鬼”當為“女鬼”或“女神”的意見,他畫的不是是巫山神女(楚國神話中有巫山神女的傳說,此詩所描寫的可能是早期流傳的神女形象)。樹森覺得,自蘇雪林提出《九歌》“人神戀愛”的表現說后,盡管大多數研究家均以“山鬼”與“公子”的失戀說解析此詩,似乎也諸多不妥。按先秦及漢代的祭祀禮俗,巫者降神必須先將自己裝扮得與神靈相貌、服飾相似,神靈才肯“附身”受祭。但由于山鬼屬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遙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臨祭祀現場的。此詩應按照這一特點,以裝扮成山鬼模樣的女巫,入山接迎神靈而不遇的情狀,來表現世人虔誠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戀之情。詩中的“君”“公子”“靈修”,均指山鬼;“余”“我”“予”等第一人稱,則指入山迎神的女巫。有了這樣一個理解,樹森“窈窕春風”的辯析,便有了筆墨學問??梢?,山鬼描線之難。

                                                  先欣賞屈騷本義。


                                                  屈原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鳴。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就藝術家《山鬼》而言,樹森為騷,體現屈子悲思之愛,源于《九歌》主唱的香草美人,男相女思。前者為情怨之愛,后者為國體之愛,窈窕心儀,君臣大義。這是屈子作為千古敬仰的所在。因此,說山鬼無絲毫政治隱喻,肯定無人同意。但要把這復雜的關系,表現出來,本身就是創意的復雜。

                                                  欣賞樹森,就是欣賞創意的復雜。

                                                  藝術家借用賦比興的手法,讓古老的山林之靈獲得了生命,這些最初的自然靈體,往往擁有奇妙的外形和強大的力量;因而被諸多族群尊為山鬼,當然更常見的稱謂是山神。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從構圖看,樹森筆下的她不是最古老的山鬼,但卻是自上古以來與生命關聯最深切的山鬼。藝術家遵循龍眠居士的定格,呼吸現代傅徐的意氣,讓她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她乘赤豹,從文貍,似是山中圣潔神靈,庇護著無數的山脈與生靈,甚至可認為,她守護的就是自然的本身。藝術似在歌詠:不需要敬拜她,但如果能為她獻上動聽的歌聲與花草,也許她會更加心悅。


                                                   


                                                  樹森體詩意讓裝扮成山鬼的女巫,入山接迎神靈,卻又不遇,情狀依依,表現了世人虔誠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戀心境。詩中的“君”“公子”“靈修”,均指山鬼;“余”“我”“予”等第一人稱,則指入山迎神的女巫。畫面一開頭,那打扮成山鬼模樣的女巫,就正飄行在接迎神靈的山隈間。從畫家對巫者裝束的精妙描摹,可知楚人傳說中的山鬼該是怎樣倩麗,“若有人兮山之阿”,是筆者虛一個遠鏡頭,隱和詩人下的一“若”字,狀想的她在山隈間忽隱忽現的身影,追溯公麟宏觀妙構,背景開筆即給人以縹緲神奇之感。鏡頭拉近,便是一位身披薜荔、腰束女蘿、清新鮮翠,滿目春風的女郎,恰托山林神女詩中風采!此刻,她一雙眼波正微微流轉,蘊含著脈脈深情;嫣然微盼,姿態婀娜,笑靨生輝!“既含睇兮又宜笑,著力處只在描摹其眼神和情意,有若《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之類鋪排,頗為輕靈傳神。畫家刻意的女巫如此裝扮,意在凸顯神靈附身,引觀者順句:子慕予兮善窈窕——我如此美好,你如此羨慕??谖?、筆意、畫面均按傳說山鬼性格設計,開口便是不假掩飾的自信,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凸顯了主人公爽朗意態。這是藝術家深耕騷文、借巫裝扮、精妙入微、口吻山鬼的匠心畫像。畫家又進一步體驗詩人氣氛,將鏡頭推開,色彩濃烈地渲染她的駕乘:“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被鸺t的豹子,毛色斑斕的花貍,還有開著筆尖狀花朵的辛夷、芬芳四溢的桂枝,畫家把詩人用其充當迎神女巫的“車仗”,既切合所迎神靈的環境、身份,又將她花枝燃環、吟吟云行的氣氛,映襯得格外貼切。

                                                  需要深層欣賞的是,屈子騷文,美人香草,愛相戀思,絕不是單單的男女依情,我更看深屈子女美,楚王男懷的至潔品性,這與詩人至剛格求,治世美政的理想不無關系。因此,從公麟到抱石,山鬼之美,都不是色美,而是神美,是精神之美,緣此,祭儀之美,春風之美,理政之美的三美,才成就了樹森所面慕的中華笫一女神的絕冠風采。



                                                   



                                                  特別說明:本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將在第一時間侵刪!

                                                  本網特別開通自助上傳功能,只要您是本網用戶,你就可以發布:文章,詩詞、藝術評論、藝術批判,藝術觀點,藝術新聞等;發布方法:在你的后臺上傳需發布的資料,本網將根據你選擇的欄目發布。你也可以將需要發布的資料,發到郵箱(1435980968@qq.com)由本網給你上傳發布。


                                                  評論
                                                  還可以輸入 1000個字符
                                                  全部評論(9999
                                                  欧美色色网|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乱人伦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