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8日下午三點,少焉——梁子雋個展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美門藝術館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美門藝術館主辦、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學術支持、中央美院繼續教育學院水性材料繪畫教研室、中信康達藝術品部協辦。展覽展出藝術家梁子雋老師多年精心創作原創作品及手稿共計71幅。
出席活動嘉賓有: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院長:楊飛云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吳長江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曉林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常磊
著名批評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易英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張義波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院長助理:蔡際鴻
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表現藝術中心主任:張方白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肖虎
嘉德拍賣當代部主管:孟祿欣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李士進
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水性材料繪畫教研室主任、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吳小虎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祝延存
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趙強
著名畫家:芃芃
著名藝術家:王文生
著名油畫家:秦明
著名雕塑家:郝重海
開幕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吳長江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曉林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常磊
著名批評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易英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張義波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院長助理:蔡際鴻
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水性材料繪畫教研室主任、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吳小虎
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趙強
著名藝術家:王文生
策展人 嚴一
嘉賓代表 畫家 趙斌
美門藝術館館長 高航
藝術家 梁子雋
1973年生于青海西寧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子書畫會會員青海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2016年在中央美院首屆水性材料繪畫高研班進修
2017年參加國家藝術基金草原八省水彩粉畫創作人才培訓班
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展覽,并被美術館及個人收藏
創作主張:
致力于繪畫本體語言的研究和探索。主張畫面本身不受材料和技法限制,關注內心的真實感受,運用構成畫面的基本元素,消解物像表面的干擾和技法對畫面的修飾及偶然性,解構、重組,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畫面,建立自身的造型體系、色彩體系、審美體系。
畫家朱源洪先生為此次展覽題字
開幕現場
質感大概是多數觀者對梁子雋作品的第一印象,朦朦朧朧,斑駁陸離。她的作品既實又虛,既甜又澀,層次感之豐富猶如美酒。
這是拿什么畫的?這個被問最多的問題對觀賞梁子雋的畫來說重要又不重要。說重要,是她通過對材料的熟悉與控制成就了一種全新的對水性顏料的詮釋。說不重要,這一切的應用最終只是成就她藝術觀念的工具。
美,確實美,這樣說又覺得還不夠。隨著對梁子雋畫作的凝視,心中蕩漾出別樣的滋味。仿佛所有形式、所有矛盾都和平的共生在一起,落下淚嘴角卻微微上揚。一切都不再重要,一個人踱步在她的畫之間慢慢微醺。
媒體采訪
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曉林接受媒體采訪
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趙強接受媒體采訪
美門藝術館館長 高航接受媒體采訪
中信康達藝術品部負責人 周文杰接受媒體采訪
特邀嘉賓 藝術家王文生接受媒體采訪
特邀嘉賓 藝術家趙斌接受媒體采訪
特邀嘉賓 藝術家梁建平接受媒體采訪
特邀嘉賓 付宏接受媒體采訪
藝術家 梁子雋接受媒體采訪
策展人 嚴一接受媒體采訪
策展人嚴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講到:首先,我謹代表美門藝術館歡迎各位嘉賓的光臨!這次我受梁子雋老師之托,擔任了此次梁老師個展的策展人,很榮幸今天以這樣的一個身份和大家見面。梁子雋老師的畫呢 我想用物哀個詞來形容 物哀大概的意思就是人心接觸外部世界時 觸景生情 面對美景反而會有酸澀的悸動 這個詞是日本人(本居宣長)江戶時期提出來的 但其實這個概念在漢代中國就有 后來李商隱很好的概括為那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是對稍縱即逝的美景產生的一種不舍 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歲月之所以美也是因為短暫 悲與喜都不永恒 劉新惠老師題的少焉這個詞也是一瞬間的意思 都是形容眨眼之間 梁子雋老師的畫與前期印象派不一樣 前期印象派的表現的那一剎那是純視知覺的 梁老師的是視覺與內心情感的共振 為了抓住并表達那一個感覺并留在畫面上 她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才形成一種獨特的畫面語言 這種語境的質感打破了材料之間的界限 甜美與苦澀共生 平衡 飽滿 梁老師作為一個東方女性藝術家具有的獨特氣質 是令人羨慕的。話不多說,再次感謝大家的光臨!請大家靜靜地欣賞、細心的體會子雋老師精彩而細膩的內心世界。
展覽現場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4月27日,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蒞臨美門藝術館觀展交流。
同時感謝以下單位對本次活動大力支持與贊助(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元亨利文化館
北京禧福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天一時空視覺藝術有限公司
北京市文瓷博古商貿有限公司